大學三年級時李婧依靠扶持政策創業,如今公司已有100多人
“鑰匙我就放在這里,大家用起來就很方便。”昨天,大連繪源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婧從走廊的一棵景觀樹上取下辦公室的鑰匙,一邊笑瞇瞇地說。這個像家一樣隨意的地方是大連藝術學院文化科技創意園,從2015年開始,還在讀大三的時候,李婧就入駐到這里,從零開始創業。
5年過去了,26歲的李婧努力付出迎來回報:從“倒貼錢”到平均年營業額300多萬,從獨自一人到帶動100多人就業,這位年輕的姑娘開始正視自己的人生價值。
“愛折騰”的女孩運氣不會差
2012年,李婧考進大連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對我也沒有過高的期望,只盼著我穩穩當當大學畢業,回老家當個美術老師。可偏偏我卻是個不安分的人,總想著自己搞點事情。”
藝術專業的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多。因為畫畫水平還不錯,干活也利索,李婧經常有機會在外面接點兒小活,幫人畫畫壁畫。“因為沒有公司,只能接些小活,需要開發票那種大活就接不到,所以2015年,大三那年,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就拉著我們系幾個同學一起注冊了一個公司,進駐了學校的文化科技創意園。”
開始創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因為接不到活,她和同學要兼職做銷售和教小朋友畫畫來維持公司,“那時候只要有人給我們活,我們就是不掙錢也高興得很。”“客戶在哪?不知道。去哪找?上街找唄!我們沒錢打廣告,也沒有人脈給介紹,有的只是年輕人創業的雄心和使不完的力氣。我們就用最傳統的方式,上街發傳單,那時候正好趕上中央大道快開業了,好多店鋪都在里面裝修,我就想,去那兒發肯定效果好。趁著保安不注意偷偷溜進去,挨家挨戶發傳單,跟人家講畫這個有什么好處什么的。最后真接到一個活,是一家飯店要畫棚頂。”
這個棚頂她一個人畫了3天,畫完脖子就不會動了。但是就是這個棚頂撬開了公司進入中央大道的大門,從那以后,兩個月的時間,公司在中央大道一下子接了19個活,一共收入24萬。
就這樣,愛折騰的李婧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有運氣的人,而這運氣是怎么來的,她清楚地知道。“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很多新的問題又迎面而來。怎么保證項目源源不斷地進來?怎么提高客戶滿意度?怎么管理團隊?首先我們的設計師必須當著客戶的面改方案,改到客戶滿意為止;其次,工作結束后畫師必須把現場清理干凈,不能給客戶留尾巴。就是這一個小小的細節,讓客戶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我們的專業性。”——李婧談公司經營
李婧微信里有300位第一書記
李婧的手機里存著大連300多位第一書記的微信,經過大連藝術學院文化科技創意園的牽線搭橋,李婧敏銳地發現新農村建設中蘊藏的機會。“他們經常會跟我溝通,如何讓美麗鄉村建設更有實效,更接地氣,更能服務于村民,我們就幫助他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反饋結果都不錯。”目前,60多個村子已經在李婧公司的設計和施工下展現了自己美麗的一面。“我特別愿意做這個工作,村民們看到自己變美麗的村子,都會真誠地感謝我們。”
創業5年多,公司的客戶已經遍及大連,同時也向外地擴展。到現在為止,大連壁畫市場的將近一半份額被這位女大學生和她的團隊占有。“每一天我開車在這個城市里穿行,看到自己畫的壁畫、墻體,心中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人才引進方面,李婧也動了點兒腦筋,“我發現大連有很多老印刷廠、紡織廠、少年宮等退休的老工藝師,這些老師傅都是畫了一輩子的,技術方面很嫻熟,畫的質量也完全可以保證,所以我大膽地起用了這些老人。這原本是個很冒險的想法,沒想到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意外收獲。首先老人比較沉得下心,面對再挑剔的客戶也是樂呵呵的,所以難纏的客戶都交給他們。其次,這些老師也給我們公司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真正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
隨著業務量的加大,李婧也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我經常回想自己創業的不容易,也感恩文創園對我們的扶持,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提供一條捷徑。”就這樣,公司帶動了100多人就業。
目前,公司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年平均營業額300萬元左右,最多的一年做到了600萬元。
對于畢業5年已經在大連買車買房的李婧來說,幸福感不僅來源于這里,還來源于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舍棄了穩定的工作、跟自己站在一起的男朋友;來源于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覺得我這份事業改變的不光是我個人的命運,還包括這座城市的面貌,我只有更加努力、更加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個項目才能不給人生留下遺憾。”
創意園推動大學生實現小康
“我們這里涌現出多個銷售過百萬的團隊,有多個大學生通過創業致富,買了房子和車子。”大連藝術學院文化科技創意園主任鄭濤說。該園創立于2014年,目前已經成為國家級的“眾創空間”和“遼寧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可以說,這里是大學生實現小康的推手。
目前,園區已有在孵企業120多家,帶動大學生創業就業540多人。為了降低大學生初創企業的創業成本,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確定孵化期為3年,3年內免收場地租金;免收大學生創業團隊場地費、水電費、物業費、取暖費、管理費、培訓費、參展費等所有費用。3年期滿后,還是不收租金只收取物業費和取暖費,還要把大學生創業團隊扶上馬送一程。園區不僅接納自己學院的老師和大學生在此創業,還接納省內外38所高校的老師和大學生在這共同創業,全部免租金免所有費用,也同樣參與表彰獲獎。
鄭濤說,創業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權利和選擇,已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時代氣息。創業主體從“小眾到大眾”,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在園區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造意識、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涌現出多個銷售過百萬的團隊,有多個大學生通過創業致富,買了房子和車子。“雙創會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實現人生價值”。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辛敏娟文/圖